網絡技術是從19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它把互聯網上分散的資源融為有機整體,實現資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機協作,使人們能夠透明地使用資源的整體能力并按需獲取信息。資源包括高性能計算機、存儲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專家資源、大型數據庫、網絡、傳感器等。 當前的互聯網只限于信息共享,網絡則被認為是互聯網發展的第三階段。 今天打開OL和webuc.net的時候,總會自動彈出一個http://baby.aoe88.com/ad.html的廣告窗口,很是奇怪,當時也沒有留意,以為是寶玉找的域名商搞的鬼。后來再上別的網站的時候,那個該死的廣告又彈出來了,這下我才發覺自己中毒了。
于是,馬上運行Regedit.exe,切換到: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Explorer\BrowserHelperObjects
發現有三個BHO(說明:BHO,即Browser Helper Objects,指的是瀏覽器的輔助模塊)的ID號:
{06849E9F-C8D7-4D59-B87D-784B7D6BE0B3}——這是Adobe Acrobat Reader(用來處理PDF文件)的模塊。
{3E422F49-1566-40D3-B43D-077EF739AC32}—— 未知
{A5366673-E8CA-11D3-9CD9-0090271D075B}——這是網際快車(flashGet)的模塊。
復制未知模塊的ID號,把鍵值切換到:HKEY_CLASSES_ROOT下,點編輯->查找,在查找項目(僅選擇項)中輸入{3E422F49-1566-40D3-B43D-077EF739AC32},將找到的CLSID項展中,雙擊左則的InprocServer32,右邊默認中將會顯示出這個CLSID對應的DLL文件位置和名稱,將其記錄下來。
查找完后,只有一個DLL文件:Navihelper.dll,于是進入winnt\system32下,找到該文件,查看其屬性中并沒有寫明所屬公司名稱及版權,初步可以確定就是這個DLL搗的鬼。用UltraEdit打開此DLL,發現了一個\host.dat的字符串,而且在winnt\system32下,能找到host.dat,最可疑的是該文件在今天剛剛被修改!
用UltraEdit打開host.dat,http://baby.aoe88.com/ad.html赫然在列!還有http://www.qu123.com/aoyu1.html等URL。至此,可以充分確定NaviHelper.dll就是罪魁禍首!
病毒原理分析:此Navihelper.dll使用BHO的方法在IE里注冊,打開IE時會自動從網站下載需要顯示的廣告,并將其保存在host.dat(數據庫:ThisfilecontainsanSQLite2.1database)中,根據數據庫設置進行顯示。
接下來的工作就變得非常簡單了。首先在注冊表里把Navihelper的鍵值全部查找出來并刪除。
然后,開始--運行,輸入:regsvr32 NaviHelper.dll -u
最后重新啟動計算機,再到system32下刪除NaviHelper.dll及Host.dat文件即可。
該文章轉載自Pc啦啦:http://www.pclala.com/Info/4387.Html
網絡的神奇作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網絡的承受能力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從硬件上、軟件上、所用標準上......,各項技術都需要適時應勢,對應發展,這正是網絡迅速走向進步的催化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