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2-18 文章來源:深度系統下載 瀏覽:
網絡技術是從19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它把互聯網上分散的資源融為有機整體,實現資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機協作,使人們能夠透明地使用資源的整體能力并按需獲取信息。資源包括高性能計算機、存儲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專家資源、大型數據庫、網絡、傳感器等。 當前的互聯網只限于信息共享,網絡則被認為是互聯網發展的第三階段。 看得到的將來,摸不透的未來 無線寬帶的移動通訊,已是下一代網絡通訊的必然發展,不管是否稱為4G,肯定能為人類提供更便利的生活與工作模式。而且在未來幾年中,由于WiMAX的推動,所引發的一連串新技術,一定會不斷制造出新的設備,當然也會創造出綿延不絕的可能商機。這使得全球有志于電信產業的廠商,莫不摩拳擦掌,磨刀霍霍,力圖搶占先機,取得有利位置。 無論是廣泛應用的2G,正在崛起的3G,或是混沌未明的4G,都標志著人類更快、更遠、更好的通訊夢想。2G與3G是“通訊業”的大餅,那4G大餅該屬于誰呢? 以Intel為首的WiMAX參與廠商,對于未來的無線寬帶,肯定是對其寄予厚望,4G的美好江山,可不愿拱手讓人。 電信業必須受政府的嚴格管理,受政策的影響甚大,因此短時間內,無線寬帶會往何處發展,仍看不到清晰的未來。而技術上也有尚待克服的難題,也非一 朝一夕所能解決,Intel當然深知凡此種種的奧妙,況且在營運模式仍不清楚的情況下,4G通訊的參與者,只能是鴨子滑水、且戰且走,應該是目前必然的選擇策略。 家家有機會,廠廠沒把握 Intel在此戰役中,已居于領軍的地位,引領眾多廠商沖鋒陷陣,不僅創造了WiMAX的聲勢,也創造了無限的機會。而且在此通訊與計算機的融合戰役中,Intel更需要龐大PC產業的響應,畢竟這是Intel熟悉的領域,也是最有影響力的領域。 Intel的WiMAX芯片若先一步搶占Notebook,對于Intel來說,就已取得第一步勝利,只要讓WiMAX“移動”起來,進而將來每一部手機的“心”里有WiMAX,才是Intel夢寐以求的結局。 龐大的WiMAX陣營廠商,也預視著龐大的商機,只是這機會甚受政府政策與技術發展的牽動。不過養兵千日,用于一時,4G必有時機成熟之日,屆時豐厚的回報也就隨之而來。況且目前4G妾身未名,在塵埃落定之前,誰都有機會,鹿死誰死尚難以預料。 外圍開花,一舉“中”的 Intel已在世界各地開展實驗應用,不斷吸引廠商的投入,除了可累積多更多的技術經驗,也能使相關的應用產品逐漸成熟,而這也是Intel一貫的必要策略。當市場形成規模后,也就是Intel與眾廠商歡呼收割的時候。 相較于WiMAX世界各地的推展合作,Intel在中國的作為,則相對顯得低調許多。也許Intel先鞏固外圍市場,待技術與應用模式成熟后,再逐步切入中國市場,只要WiMAX能成為無線寬帶的必要選項,先占住Notebook領域,再進一步占領手機終端,應該就能大業既成。 中國已是全球最大的無線通訊市場,是既龐大又復雜的市場,Intel當然也深愛中國市場,只是受WAPI前車之鑒的影響,若是再來一次無線的“中國標準”,Intel恐又得大費周章了,但對于中國而言,“中國標準”是否是必然的選擇? 我很大,但不想成箭靶 WiMAX雖然以3G互補為宣傳,不以替代3G為訴求,但替代的可能性卻是相當大。WiMAX雖然未必是將來4G的唯一選擇,但眼前已取得有利的先發位置,要撼動Intel在此領域的霸業,也就愈來愈難。 Intel在PC產業的成就,已是無可爭議的里程碑。但面對前景更充滿想象的通訊業,則必須步步為營,才能順利鏡射PC業的版圖,而WiMAX就是眼前最好的機會。然而各家通訊業的當朝大哥,絕對不愿意看著Intel,一步步分封自己豐厚的領地。因此,商業上的明爭暗斗,也就不足為奇。 以Intel的實力,想在通訊領域逐鹿中原絕非難事,只是要如何才能贏得漂亮的問題,而且必須顯眼又不礙眼。若是現在過分招搖,引發群起攻之,絕不是明智之舉。 冷水煮青蛙,好處大家挖? 依循PC產業的“兼容”模式,讓投入的廠家采用共通的標準,并在其專業上各擅勝場,很快就能形成產業規模,也就逐步往“Intel標準”靠攏,只是這樣的盤算能否如愿,就看相關廠家是否賞臉。 PC產業自從IBM不小心引導兼容模式以來,一直是處于高度的快速競爭。藉由軟硬件不斷的改朝換代,創造新的需求與商機,這樣的宿命,似乎與傳統通訊業有著許多的不同,以致于當PC產業與通訊業,共同面對4G無線寬帶的廣大前景時,也得學會對各自業內大哥的尊重。 Microsoft與Intel建立了成功的Wintel模式,主宰了PC產業二十幾年,是否會再4G通訊重演?PC業的思維與策略,是否一樣能在通訊業開花結果?也許隨著4G無線寬帶的到來,會給予充份的答案。 【相關文章】
·三星預測無線行業未來:4G就是WiMAX 網絡的神奇作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網絡的承受能力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從硬件上、軟件上、所用標準上......,各項技術都需要適時應勢,對應發展,這正是網絡迅速走向進步的催化劑。 |
下一篇:ACS的GFP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