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1-08 文章來源:深度系統下載 瀏覽:
網絡技術是從19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它把互聯網上分散的資源融為有機整體,實現資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機協作,使人們能夠透明地使用資源的整體能力并按需獲取信息。資源包括高性能計算機、存儲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專家資源、大型數據庫、網絡、傳感器等。 當前的互聯網只限于信息共享,網絡則被認為是互聯網發展的第三階段。 “未來每粒沙子都有各自的RFID標簽”,這是RFID狂熱擁躉們的夢想。但就像其他任何一項新技術一樣,RFID在走向應用的過程中卻困難重重。 標準難尋 在國際上,雖然RFID的技術在不斷的進步,應用RFID的領域也在增加,但由于技術的不完善和缺乏應用經驗,也出現了不和諧的應用逆流。曾經熱衷試驗RFID技術的DHL快運公司因為不滿RFID現有識別率,而決定緩行推進電子標簽應用進程;而一直以來極力在全球推動RFID的沃爾瑪公司,前一陣也傳出放緩部署RFID的消息。 在中國,推進RFID所面臨的挑戰則更為艱巨。企業用戶信息化底子差、如何與用戶業務結合優化管理、如何讓企業認清效益等等,都是擺在RFID從業者面前的一道道難關。 在所有的挑戰中,標準問題是最受關注的。無論微軟的RFID創新實驗室,還是思科的RFID解決方案,從服務商、集成商到平臺商,無不對標準問題高度關注。 無論何種行業,哪類技術領域,完善的標準體系都是至關重要應用依據。然而,在RFID業界,中國長久以來沒有自己的標準體系,而國際上的RFID標準并沒有統一。EPC、AIM、ISO、UID、IP-X等標準體系各自為政混戰不斷,各地的不同類型行業要求不一,中國RFID產業鏈上的企業,無論服務者還是用戶,只得要么游離于各大標準之間,要么做全能選手。 談及標準問題,許多RFID從業者紛紛向記者訴苦,由于中國標準的缺位,使得他們在實際應用中,疲于盲從,加大了成本投入,“這極大地阻礙了RFID在中國的發展。”一位中國的RFID服務商說。 電子標簽標準工作組總體組組長、信息產業部電子工業標準化研究所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王立建在論壇上感言,標準的問題確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王立建介紹說,進入信息時代,特別是廣泛使用RFID以后,信息如何管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標準的問題涉及到了大量的經濟、政治和安全利益,現在世界各強國都在拼命地把他的標準變成國際標準。中國不能沒有自己的標準體系。 可喜的是,前不久,我國的《800/900MHz頻段射頻識別(RFID)技術應用試行規定》(簡稱《800/900試行規定》)已公布于世,而據王立建透露,其他相關標準也在積極起草過程中。 然而,王立建同時指出,如果想加快標準的進程,提高標準的適用性,還需要我國企業的積極參與。“企業應該在工作組中發揮重要作用,然而每次參加國際會議時,國外的代表團都是20人左右,而中國的代表就這幾個老專家,對比太明顯了。”在論壇上王立建極力呼吁中國的企業積極參與到我國的標準制定工作中。 抱團求生 在直面挑戰的同時,RFID業界也在積極地思索著RFID產業何以突圍。而在面對如何突圍這個問題時,產業鏈上處在不同位置的各企業、各單位想到的解決之道都是“合作”。 任何新興的產業在其發展初期,都會或多或少的遇到一些問題,RFID也不例外。而在這一階段,沒有哪個企業、組織能強大到獨立解決所有問題。營造和諧的氛圍,合作共盈才是解決之道。 正如王立建所說,中國自己的標準體系建立和完善,需要的是全行業的共同合作,企業的積極參與。合作也同樣是解決RFID應用中面臨的其他問題的途徑。 網絡的神奇作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網絡的承受能力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從硬件上、軟件上、所用標準上......,各項技術都需要適時應勢,對應發展,這正是網絡迅速走向進步的催化劑。 |
上一篇:亞太RFID市場成長迅猛
下一篇:RFID:誰阻礙了你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