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技術是從19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它把互聯網上分散的資源融為有機整體,實現資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機協作,使人們能夠透明地使用資源的整體能力并按需獲取信息。資源包括高性能計算機、存儲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專家資源、大型數據庫、網絡、傳感器等。 當前的互聯網只限于信息共享,網絡則被認為是互聯網發展的第三階段。 國產無線寬帶McWill技術一直被視為WiMAX的挑戰者,也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欽定無線寬帶技術之一。但在北京大建WiMAX網絡的同時,McWill一直歸于沉寂,在去年9月大唐電信旗下信威公司在上市前進行人事調整后,在公開場合更是鮮有聲音。 據大唐電信楊毅剛介紹說:“McWill目前在占用5M帶寬的情況下,現在我們能夠提供15Mbps的速率。基站覆蓋半徑可以達到15公里,在城區的復雜環境下達到1~3公里的覆蓋,在郊區可以做到8~13公里,在開闊地區達到19公里,而且可以做到很好的室內覆蓋。” McWill無線接入平臺與TD-SCDMA演進版本是同樣的路線,目前正在商用的前期階段,能夠做固定接入以外,還能做移動狀態下的多媒體以及話音的服務。 楊毅剛指出,正在就寬帶無線接入做一個轉型,方向是農村的信息化,以及鐵路、油田、電力、水利等各個行業。SCDMA大靈通滿足了基本的通話語音需求,現在要全部變為信息化平臺。 此外,楊毅剛透露大唐也在研究無線寬帶對企業的應用,有流動辦公、企業管理等應用。 一位接近大唐的業內人士曾明確指出:“SCDMA/McWill技術主要是靠政策和資本運做,一個公司的產品如果并非是市場因素來推動的話,一定不會長久。” 其實早在2003年,McWill即走出國門,赴韓國參加無線寬帶技術進行的選型測試,當時韓國的三家運營商都有參與,據稱McWill在移動性和無線寬帶領域測試結果是都超過了其他技術。 運營商方面,一位熟悉McWill的人士對技術本身頗為肯定:“我們早在2004年就建了幾套站,全國各地站點不少,感覺速率之類的還不錯,故障率也較少。”但他同時抱怨說:“要加站的時候都沒基站供應,不明白的是McWill這么早就出來了,2006年這一年啥動靜都沒有。” 目前WiMAX論壇有350家成員公司在推進技術發展,而McWill仍是孤軍奮戰的局面,遠未形成產業鏈。
【相關文章】
網絡的神奇作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網絡的承受能力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從硬件上、軟件上、所用標準上......,各項技術都需要適時應勢,對應發展,這正是網絡迅速走向進步的催化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