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技術是從19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它把互聯網上分散的資源融為有機整體,實現資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機協作,使人們能夠透明地使用資源的整體能力并按需獲取信息。資源包括高性能計算機、存儲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專家資源、大型數據庫、網絡、傳感器等。 當前的互聯網只限于信息共享,網絡則被認為是互聯網發展的第三階段。 故障排除 為了能在現場測試網絡的連通性,在網絡中心,我們把連接那棟大樓接入交換機的多模尾纖經光電轉換器用雙絞線連到一臺PC上,并將其模擬成那個問題VLAN的網關。然后,到現場找來大樓網管員,想讓他協助我們盡快把感染了未知病毒的主機查到并隔離。據大樓網管員反映,昨天網絡還算正常,不過,當時本大樓某部門正在做網絡調整,今天上班就發現網絡不行了,不知跟他們有沒有關系。我們認為調整網絡應該跟感染病毒關系不大。 在大樓主配線間,我們把該接入交換機上的網線都拔掉,接上手提電腦,能連通網絡中心的測試主機。我們確認鏈路沒問題后,每次將剩余網線數量的一半插回該交換機,經測試沒問題則依此繼續下去,否則換插另一半,逐漸縮小懷疑有問題網線的數量。我們最終找到一條會引起問題的網線,只要插上這根網線,該大樓網絡就會與模擬網關中斷連接。經大樓網管員辨認,這條網線是連接昨天在做網絡調整的那個部門的,他還說以前該部們拉了一主一備兩條網線,應該還有一條,并親自在那臺交換機上把另一條找了出來。隨意插上這兩條網線中的一條,網絡沒問題,但只要同時插上,就有問題,哪有在一臺交換機上同時插上兩條網線才會激活網絡病毒的SYN Flood攻擊的?這時我們倒是覺得這種現象更像是網絡中有環路。 我們到了那個部門,發現有3臺非管理型交換機都是串在一起的,然而其中兩臺又分別通過那兩條網線與接入交換機相連,從而導致了網絡環路(如圖2所示)。
顯然是施工人員對網絡拓撲不清楚,當時大樓網管員有事外出,就自以為是地把線接錯了,從而造成了這起網絡事故。原因找到就好辦了,只需要拔掉其中一條上連網線(例如,圖2的虛線)即可恢復網絡連通。 經過一番周折,網絡恢復了正常,但我們還一直在想,是什么干擾了我們的判斷呢?
網絡的神奇作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網絡的承受能力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從硬件上、軟件上、所用標準上......,各項技術都需要適時應勢,對應發展,這正是網絡迅速走向進步的催化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