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4-05-27 文章來源:深度系統(tǒng)下載 瀏覽:
iPhone是蘋果公司(Apple Inc. )發(fā)布搭載iOS操作系統(tǒng)的系列智能手機。截至2021年9月,蘋果公司(Apple Inc. )已發(fā)布32款手機產(chǎn)品,初代:iPhone,最新版本:iPhone 13 mini,iPhone 13,iPhone 13 Pro, iPhone 13 Pro Max;iPhone系列產(chǎn)品靜音鍵在設備正面的左側 [46-47] ;iPhone 5之前機型使用30Pin(即30針)接口,iPhone 5(包含)之后產(chǎn)品使用Lightning接口。
![]() 一年一度的科技春晚終于如期而至,24號相信有不少歐皇們拿到了首發(fā)的“十三香”。要我說,今年的256G容量起步,加上價格小降,遠比其他參數(shù)的提升來得實在。多出來的錢買排骨買配件太香了,庫克這步操作還真讓人感到了“實惠”(感謝國產(chǎn)安卓的助攻)。 ![]() ![]() 蘋果取消充電頭,罵聲一片。這次取消塑料包裝,表揚聲是不是小了點。作為資深的數(shù)碼玩家,對于這樣真環(huán)保的理念肯定要舉雙手贊成。升級攝像頭和電池,庫克用合理的手段將機身兩處改變“很不幸的”無法兼容上一代的保護套。 蘋果不愧行業(yè)頂尖的利潤殺手,兄弟們你們的保護套又要重新買了~ ![]() 蘋果作為獨角獸,手機殼花樣百出無人能及,價格區(qū)間跨度極大。有原廠情懷、注重手感的直接上液態(tài)硅膠或皮套;妹子愛美、求新鮮的個性化選擇可就太多了;鑒于價格中間的消費者,往往更注重有某些特別的需求,例如材質需求(凱夫拉材質)、機體保護(防摔型),品牌需求等。 如果看過我上篇關于二手iPhone選購文的朋友,相信你們也會對手機殘值有所在意。磕碰、刮擦往往比電池健康程度低的更不招人待見,非常容易出現(xiàn)500-1000的價格斷層。那么保護好新手機,貼膜帶殼必不可少,所以即便是“傻大笨”的防摔型保護殼依然有著不錯的市場需求。 ![]() ![]() 我自己入手了兩套iPhone 13 Pro的防摔型保護殼,實機上手有點轉變我對于防摔型保護殼“傻大笨”的傳統(tǒng)觀念。因為有個準備送給好兄弟,所以把決色目前已有的兩款配色都選上了,左為極光色,右為星際色。前者放在新出的遠峰藍應該會增色不少,后者偏商務,更好搭配黑白經(jīng)典雙色。(據(jù)說后續(xù)還會有個櫻空色,針對白金雙色搭配) 環(huán)保理念已就位![]() ![]() ![]() 這是第一次入手決色的保護殼,不知道之前的是如何。反正新款包裝把環(huán)保理念也貫徹得很到位,打開后還是個手提袋,可重復利用。這樣的設計和蘋果一樣,不能說有了這就代表產(chǎn)品出色,但出色的產(chǎn)品,包裝理念也能應該同樣優(yōu)秀。 防摔型≠臃腫![]() ![]() 保護殼采用全包裹設計,在四周強化防撞設計下,高透防刮背板的加入,使得視覺觀感沒有那么臃腫。背板與邊框貼合處理到位,作為主打抗跌防刮的防摔型產(chǎn)品兼顧了包裹感和美觀度。 全機保護無死角![]() 從保護殼內部可以看到,純直線區(qū)域均作為加強處理,在按鍵處做了中空處理。四個角與邊框又多做了一道防護,官方命名為Multi-ap防摔系統(tǒng),我看起來有點像帶氣墊的跑鞋。摔機磕碰主要受力點就在四角,物理緩沖是最傳統(tǒng)也是最穩(wěn)妥的保護方式。 ![]() ![]() 這次13全系用上了超瓷晶面板,至于這么犀利的名稱都是蘋果自己研究的話術。TA強嗎?確實比大猩猩玻璃強,但其依然與每代A系列芯片XX%提升一樣,只是數(shù)據(jù)上的提升,在日常使用過程中,角度力道控制不好依舊可以輕松翻車。 為了避免這個問題,該貼膜的少不了,保護套邊框抬高也很重要。這款在前面板(高出0.6mm)和鏡頭區(qū)(高出1.4mm)均做了抬高的加強保護,至于這個數(shù)值相信設計師通過實測對比考量最終決定的。 對于我多年前使用過的防摔殼,決色這款在加厚方面還是比較克制的。畢竟一個保護殼并不一定會從頭用到尾,但盡可能地簡約輕薄,可以在保護機器的同時大大增加使用頻率。 開槽口的小細節(jié)![]() 我還注意到揚聲器、麥克風開槽有點設計上的小小不同,這種差異化設計一開始我還以為是為了防塵設計。后來發(fā)聲才發(fā)現(xiàn),聲音可以透過導音槽相對無損的發(fā)向屏幕方向,避免了殼框加厚減弱聲音的考慮。 或許設計師認為,大多用戶會橫屏握持,更好的享受雙揚聲器發(fā)聲效果,而不是擺在桌上影響那極少部分的來電鈴聲吧。 實測環(huán)節(jié)![]() ![]() ![]() 高透防刮背板在內側仔細看是有小顆粒,起到與背玻璃直接碰撞。正反面還有IML防刮工藝,但防刮不代表不會刮花。有一說一,塑料畢竟不是玻璃,用尖銳物體硬剛還是會有刮痕的,但在我實測中基本也不會出現(xiàn)類似刀痕的傷。 ![]() ![]() 橡膠邊框屬于鋼中帶韌,就算是刀刮也沒什么問題,如果真要出磕碰了,那一定是很大沖擊力直接導致橡膠起皮了。我自己實測從兩米高度直接摔下,邊框只有輕微的磕碰痕跡。 ![]() ![]() 從高處滾落和口袋滑出應該是日常最常見的磕碰場景,也可能高度不夠,實測的傷害值是沒有上面實測出現(xiàn)的磕碰多,甚至不仔細看基本察覺不了。這里順便也提一句,曾經(jīng)看過不少iPhone拆解視頻,發(fā)現(xiàn)蘋果內部全部是定制化元器件。排布不僅整齊有序,還盡可能作為“無空隙”。對比大多堆硬件的安卓手機,可以說這應該是數(shù)碼愛好者才會注意到的產(chǎn)品優(yōu)秀屬性吧。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屬性,iPhone本身摔壞很難,只要解決磕碰問題,等到時候換機出舊的時候,保值型會用數(shù)據(jù)告訴我選防摔保護殼是正確的選擇。 ![]() 有人說用上防摔殼后,就可以把AC+給退了。如果不手賤頻繁換殼,要把殼價值用回本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對于我來說既然都選擇保護殼了,防摔耐造自然就應該是優(yōu)先考慮的。好在決色這款將防摔殼的顏值拉回了一些,也能兼顧起日常商務場合的使用了。 作為個經(jīng)常折騰數(shù)碼的玩家,二手進進出出確實非常注重成色方面的考量。手機作為相對貴重,又容易摔的物件,在新機的1-2年內入手一套強保殼絕對是個明智的選擇。 對于愛護新機的你,保護殼首選選擇極致纖薄,還是保護至上的保護殼呢? 目前高端手機市場,iPhone手機快要形成一家獨大的形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