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2-25 文章來源:深度系統下載 瀏覽:
網絡技術是從19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它把互聯網上分散的資源融為有機整體,實現資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機協作,使人們能夠透明地使用資源的整體能力并按需獲取信息。資源包括高性能計算機、存儲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專家資源、大型數據庫、網絡、傳感器等。 當前的互聯網只限于信息共享,網絡則被認為是互聯網發展的第三階段。 “對于下一代網絡,1000個人有1000種說法,1000個人有1000個目的。對于光傳輸來講,下一代網絡是全光交換網;對于移動通信來說,是3G甚至4G;對業務傳輸來說是軟交換,而下一代網絡的核心協議一定是IPv6。”11月29日,信息產業部電信研究院院長楊澤民在“第二屆下一代網絡論壇暨IPv6應用演示”會上做出上面的判斷。 應用了二十多年的IPv4面臨的最主要問題是可分配的IP地址即將枯竭。據北京英納特網絡研究所所長劉東介紹,目前,中國申請到的IP地址有2600萬個,相當于兩個A類地址。這些IP地址對中國來說是遠遠不夠的。在美國,有時一所大學就擁有一個A類地址。IP地址面臨枯竭的問題在亞洲和歐洲極為嚴峻。 日本總務省(郵電部)總工石原秀昭指出,IPv6可以讓人們擁有幾乎無限大的地址空間,這使得全世界的人使用的手機、家電及汽車等上網成為可能。同時,IPv6在網絡安全方面也增強了許多。去年1月,成立了以日本首相小泉為部長、總務大臣為副部長的IT戰略本部,并制訂了“e-Japan戰略”,把向IPv6過渡作為國家計劃之一。日本IPv6高度化推進委員會執行董事Esaki Hiroshi說:“在日本,IPv6試驗網已經運行起來,正在逐步商用化。現階段把開發IPv6的應用作為重點,主要包括網絡游戲、交通工具、建筑物和信息家電。”正如全球IPv6論壇主席Latif Ladid所說:“IPv6是基礎架構,如果沒有部署基礎架構當然無法部署應用,但用戶最關心的是應用、是服務。” 雖然全球電信業陷入低迷狀態,但我國電信業還在持續發展,截至10月底,電信收入為3334.6億元,同比增長15.44%,全國固定電話用戶達到2.09億戶,移動電話用戶達到1.96億戶,我國的電話普及率已達到31.99%。隨著中國通信業的持續高速發展,中國的通信業正成為全球通信產業的主要力量,并且成為全球通信新技術和應用發展的主要市場。信息產業部電信研究院總工雷震洲強調:“IPv6表面上是協議,是技術問題,實際上,IPv6將給我國通信產業的發展帶來巨大動力。建設基于IPv6的下一代網絡是重要的戰略發展方向,從全局觀點看,IPv6也許是比3G更為重要的一次機遇。” 我國對IPv6的研究始于1998年。1999年,天地互連信息技術公司(BII)建立了中國第一個IPv6商業研發中心。2000年,通過與北京郵電大學、信息產業部電信研究院、中國電信運營商、CERNET合作,BII建立了中國第一個IPv6商用實驗床,同年加入了國際IPv6商用試驗網6BONE。 正是認識到“IPv6就是下一代網絡的核心協議”,2002年3月,BII與信息產業部電信傳輸所聯合發起成立了中國第一個面向商用的IPv6實驗網絡“下一代IP電信實驗網(6TNet)”。其成員包括信息產業部電信研究院等主要研究機構、電信運營商、科研院校、全球IPv6主要研究機構及普天、首信、佳訊飛鴻等公司。這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的面向商用的IPv6實驗網絡平臺,旨在研究和測試IPv6商業服務所需的各項功能,研究和開發集語音、數據、視頻于一體的多種業務應用,并探討其可行的業務模式,為IPv6網絡在中國的商業化運作積累經驗。目前,已建設3個骨干網絡節點,分別位于信息產業部電信研究院、傳輸所及BII公司IPv6實驗床,并與國際最大的IPv6實驗網6BONE相連。3個網絡節點通過2.5G光纖連接, 運行Native ,并在節點內建設IPv6城域網的模擬環境,可提供WWW、FTP、DNS等多種應用服務。 在下一階段,6TNet計劃同日本的JGN和歐洲的Euro6IX等國外主要的IPv6網絡進行互聯。此外,還將建立下一代IP電信骨干網模擬網絡環境,建立下一代IP寬帶城域網模擬網絡環境,驗證對現有下的各項功能及服務支持能力,進行下一代移動IP寬帶服務的嘗試,完善國際標準以及制定國內標準等。劉東指出,IPv6的發展對我國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提供了一個趕超發達國家的機遇,獲得了一個從引進技術到引導技術發展的機會,將提升中國通信產業界的整體實力。 【相關文章】
網絡的神奇作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網絡的承受能力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從硬件上、軟件上、所用標準上......,各項技術都需要適時應勢,對應發展,這正是網絡迅速走向進步的催化劑。 |
下一篇:IPv6:拓展網絡無限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