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2-25 文章來源:深度系統下載 瀏覽:
網絡技術是從19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它把互聯網上分散的資源融為有機整體,實現資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機協作,使人們能夠透明地使用資源的整體能力并按需獲取信息。資源包括高性能計算機、存儲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專家資源、大型數據庫、網絡、傳感器等。 當前的互聯網只限于信息共享,網絡則被認為是互聯網發展的第三階段。 IEEE 802.3 10GBASE-T標準已經獲得批準,對于參數的要求也都最終確定。新標準的一項關鍵要求就是外部串擾。無論是現有還是新安裝的布線都應該測試該項特性。只要鏈路為55 m或更短,目前安裝的CAT 6和E類布線均有望達到外部串擾要求。關于所有超過55 m的CAT 6和E類鏈路是否都能真正支持10GBASE-T通訊,還存在很大爭議。增強型CAT 6或E類布線在整個長達100 m的通道范圍內均可滿足外部串擾要求。盡管各種屏蔽布線鏈路應該具有非常優異的外部串擾特性,但是眾所周知,因安裝不當屏蔽效果可能非常差,因此應該對這種類型的布線進行非常簡化的抽樣測試,以確認外部串擾特性。Fluke Networks一向積極參與IEEE802.3an任務組的布線要求、ISO TR24750技術報告和TIA TSB-155的訂制工作,從布線的角度支持IEEE802.3 10GBASE-T標準。另外,Fluke Networks還參與了IEC 61935-1新草案及TIA技術公告中現場測試要求的編寫。盡管現場測試裝置的要求尚未獲得完全批準,但已經經過TIA的多輪投票,已經相當成熟了。 外部串擾要求 關于10GBASE-T的IEEE802.3an標準有三個方面的要求,所有這些全部依賴于受害鏈路和干擾鏈路的插入損耗。 1. 綜合外部近端串擾(PS ANEXT)。這是對受害鏈路中每一線對以及所有線對的平均頻率響應的要求。 2. 遠端綜合外部衰減和外部串擾之比(PS AACR-F)。這不同于受害鏈路的綜合外部遠端串擾和插入損耗(衰減)。在目前的IEEE803.3an標準及TR24750 和 TSB-155以前的草案中,PS AACR-F被稱為是PSAELFEXT。這是對于受害鏈路中每一線對以及所有線對的平均頻率響應的要求。 3. 外部串擾余量計算(ACMC)是結合了PS ANEXT 和 PS AFEXT的平均余量。該平均值對于每個線對和所有線對平均值為一個數字,5個ACMC結果均必須大于0 dB。 利用線對與線對外部NEXT和外部FEXT測量結果以及之前獲得的插入損耗(衰減)的測量結果進行計算是比較復雜的。但是,用戶可以從Fluke Networks的網站獲得這些要求的詳細介紹。請切記,作為最小限度,要求3是必須滿足的。根據IEEE802.3an標準的定義,PS ANEXT 和/或 PS AACR-F不通過測試是可以接受的。在實際應用中,即使PS ANEXT 或 PSAACR-F不能通過測試,ACMC往往能夠通過。 如何進行外部串擾測量 將現場測試儀的主機連接到“被干擾”或“受害”鏈路的本地端(通常為布線系統中樓層配線架的跳線面板)。對于外部NEXT,將現場測試儀的遠端連接到“干擾”鏈路的本地端。利用兩個端接器端接遠端。在進行測量并保存了結果之后,將測試儀遠端連接到另一條干擾鏈路的本地端(并且將第一條干擾鏈路遠端的端接器移到這條鏈路)。將測量結果加到先前的測量結果。依此類推,直到測量過全部的干擾鏈路。測試程序定義了哪些干擾鏈路必須測量。在測試儀主機和遠端之間,有另外一條通信鏈路來控制測量操作的同步。請參見圖1。 對于外部FEXT,將測試儀遠端連接到干擾鏈路的遠端。利用端接器端接干擾鏈路的本地端,并保持用端接器端接受害鏈路的遠端?梢岳孟嗤束或其它鏈路中未被使用的鏈路作為通信鏈路。也可以將受害鏈路連接到遠端單元的通信端口,此時則無需獨立的通信通道。請參見圖2。 從而即可獲得綜合外部串擾。通過測試每一次測量期間的連通性,并利用先前測得的插入損耗特性,即可按照相關標準中的介紹進行相應的調整,并計算出可靠的全面測試結果。由于組合的數量會非常大,因此關鍵的問題就是要測量多少干擾鏈路才能獲得可靠的測試結果。 滿足IEEE802.3 10GBASE-T要求的測試方法 本文中介紹的測試方法適用于IEEE802.3 10GBASE-T,并支持布線規范ISO 24750 和 TIA TSB-155。該測試方法不適用于增強型布線,在增強型布線中,外部串擾限值與長度不相關。關于增強型布線的外部串擾要求還在進一步討論之中,并不確定會采用哪些附加的外部串擾條件。 Fluke Networks推薦以下的測試方法: 必須首先測試布線系統的內部特性。這是確認布線系統滿足內部要求所必需的,并提供影響外部串擾通過/失敗狀態的插入損耗信息。確保測量數據的可靠性并且被測布線連接的正確性是非常重要的。 被測“被干擾”鏈路或“受害”鏈路的數量為布線系統中鏈路總量的1%或5條,取較大值。 應該在樓層配線架的跳線面板處測試受害鏈路。當布線為從跳線面板到跳線面板時,例如在數據中心,應該從遠端進行測試。從遠端進行的測量記為另一個測試步驟。 綜合外部串擾測試結果中包括的干擾鏈路應該包括共用同一線束和/或跳線面板上處于相鄰連接器位置的鏈路。事實證明,其它線束中的鏈路和連接器離得比較遠的鏈路對外部串擾的影響并不明顯。因此,外部串擾測試的時間主要受同一電纜束中電纜數量的影響。 由于電纜越長,對外部串擾的要求越高,因此應該選擇布線中最長的鏈路作為“被干擾”或“受害”鏈路。鏈路長度每縮短10 m,綜合外部串擾余量將提高1.5 dB至2.5 dB。因此,如果外部串擾平均余量已經達到了5 dB,并且鏈路配置和所使用的組件相同,則沒必要再測試更短的鏈路。 Fluke Networks的外部串擾測試解決方案 Fluke Networks提供的外部串擾解決方案利用1臺PC(筆記本)來控制DTX-1800并收集外部串擾數據。所有的通過/失敗評估方法都按照IEEE802.3an標準的具體要求執行。在測量和保存數據之前,都確定連接是適當的,從而保證了所收集的數據是有效的。 當線束中電纜數量增多時,干擾鏈路的數量以及外部串擾測試所需的時間將延長。從不同線束大小收集外部串擾數據所需的時間如圖3所示。 圖3:內部參數及外部串擾特性測試所需的時間 網絡的神奇作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網絡的承受能力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從硬件上、軟件上、所用標準上......,各項技術都需要適時應勢,對應發展,這正是網絡迅速走向進步的催化劑。 |
下一篇:WiMAX讓網絡更加安全可靠